“警察同志,我好像遇到诈骗了,已经转出去3万元,可申请的借款一直没有到账…”
4月19日15时50分许,杭州市临平区公安分局塘栖派出所接到报警,报警人李先生(化名)称自己可能遭遇诈骗,因为已经有过转账,他很着急。
接警后,民警赶到现场与李先生碰了面,了解完基本情况,初步判定李先生是落进了一起网贷骗局中,决定先将李先生带到所内,再对案件做进一步调查。
1
路上,李先生告诉民警自己老家安徽,是一名货车司机,去年9月来到临平塘栖,在一家农产品公司工作。
前两年因为遇到了一些困难,便向好友张口借了些钱以解燃眉之急。朋友二话没说,慷慨解囊,这样的举动也让李先生心怀感激。
最近李先生细想了下,虽然还没攒到足够的钱还给朋友,但毕竟“好借好还”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于是打算先从网贷平台借款5万元将朋友的钱还掉,至于贷款,自己也可以慢慢还了。

图片源自网络
回到派出所,李先生将事情经过详细说了出来,“3万块钱已经转过去了,这钱也是向朋友借的,结果对方还要我转4万,我实在没钱了。”
“他们说我不及时转钱进去处理,前面转的钱也会被‘银监会’冻结充公,我都被他们整懵了…”李先生愤愤地说着。
2
当天早上7时许,李先生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网络贷款视频,没多想就填写了个人信息。
过了大概两个小时,他接到了一个自称贷款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询问李先生是否需要贷款,李先生欣然应允,于是对方让李先生添加了一位“刘”姓的信贷经理的微信。

通过验证后,“刘经理”就发来一条链接让李先生下载一款名为“浦发银贷”的APP,称后续用于发放贷款所用,李先生没有怀疑,按照要求在APP内注册账号并录入身份信息。
随后“刘经理”告知李先生前期申请的贷款手续已办结,资金发放的环节会由负责放款业务的同事“朱经理”为李先生服务,说着便将“朱经理”的企业微信名片推送给了王先生。
李先生仍然没有起疑,添加对方后,“朱经理”就给他发来了借款合同,并说系统查询到李先生征信不好,需要他先缴纳借款合同金额的20%,也就是1万元作为保证金,才能顺利放款。

贷款还没收到,便要先交钱,一心想要快速拿到贷款金的李先生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坠入诈骗陷阱之中,一切照做。
因为名下的一张银行卡有限额,李先生就前往银行准备解除限额,结果到了银行发现办理业务的人员太多了,他急着拿到贷款,便将卡里的钱取出又存到另一张银行卡里。
3
一切准备就绪,他站在银行门口,核对了对方的账号,一个“确定”,1万元(50元为手续费)成功汇出。
很快,对方发来截图,说钱已成功转到“浦发银贷”APP中,但还处于冻结状态,这笔钱会同发放贷款金时一起返还,李先生打开APP果然看到账户上有59950元。
李先生全然没察觉到这是对方的连环计,“没毛病,马上就可以了拿到贷款了。”
还没开心一会,“朱经理”又说刚才那笔钱虽然是转进了,可没有添加备注说明,后台无法识别这笔钱为保证金,需要李先生再转2万元进行验资。

一听此话李先生有点懵,但还是相信对方。自己身上经没那么多钱了,为了能成功贷到款,又硬着头皮向其他朋友借了两万元,承诺一会就能还上,朋友打款过来后,李先生转头便将钱打了给了对方。
到了这一步,“朱经理”觉得李先生已经彻底“上套”,又借故称因李先生银行卡问题还要他再次转账4万元。
可这时的李先生实在没钱了,他越想越不对,自己想要贷款5万元,一分钱没拿到,还倒贴进去3万元。
他似乎看出了一些端倪,便给浦发银行的官方客服打电话询问情况,客服听完他的遭遇告诉他一定是遇到诈骗了,李先生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报了警。
李先生一声叹息,“骗子套路太深了,我本来只想贷5万,结果现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唉…”
“贷款是假的,只有你转出去的钱是真的!这是典型的网络贷款骗局,骗子利用‘当天放款’、‘高额低息’等伎俩引诱用户上当。”
民警向李先生详细讲解了此类诈骗局的手段,又帮助李先生下载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当中。
警方提醒:贷款先交钱,一律是诈骗!
学习养卡提额,融资,信用卡背后财富,免费学习价值998课程 每天限前10名,添加 微信:tu359813 备注:我想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shang6.com/1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