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以来,上海疫情突然升温。面对大考,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在监管机构和总行党委的指导下,努力答卷,全力守住上海的金融地位。
一、提高站位,汇聚合力
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分行党委坚持党建指导,提高政治地位,认真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监管机构、总行疫情防控部署,守土有责,确保防疫不松懈,服务不关闭。
分行党委多次专题部署,向前指挥,第一时间向全体员工发出公开信,号召听党指挥,克服困难在分行党委的有效部署下,辖区内机构积极动员,全行员工迎难而上,岗位现任,行动见初心,尽显浙银实力。对内,一是保证员工安全,采取措施AB通过排班、移动办公等方式,降低公共交通感染风险。二是保障客户安全。各营业网点坚决落实防疫要求,配备足够的防疫物资,每天消毒。全体员工全天佩戴口罩,做好体温检测、健康码查询和人员登记,控制网点数量,确保安全距离;对外,一是保证网点开门。根据各区疫情防控政策和网点人员隔离情况,分行实时以T-1及时要求落实网点隔日经营策略;以疫情防控趋势为方向,制定四级经营策略,以条线人员为棋,以人员安全为前提,合理调整经营策略,努力实现对外经营网点的开放。二是保证连续业务。随着上海疫情防控的升级,家庭封闭隔离和社区健康管理成为新常态AB班级、远程现场联动、异地备份齐头并进,线上线下办公并举,力保服务和业务的连续性。
二、人民金融,坚持背景色
人民金融,金融为民。疫情以来,浙商银行上海分行积极向疫情下的企业和民生输送金融活水。分行充分利用超短期贷款、最终贷款等零接触金融产品,利用无偿贷款、贷款、中长期贷款等无缝贷款,优化贷款期限管理,科学匹配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为客户提供灵活、方便、高效的信贷服务,降低客户综合融资成本,确保客户能够实现融资和交易,提高企业的经营韧性。自3月来,分行办理各类信贷业务贷款100亿元,有效帮助客户缓解疫情冲击,充分体现了浙商银行支持疫情防控的力度和效率,体现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
(一)同心抗疫,守沪小微
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向长海医院、瑞金医院、东方医院等供应医疗器械。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在得知客户疫情期间资金需求急剧增加后,当天开辟绿色通道,向其发放个人经营贷款1000万元,帮助企业共同抗击疫情。受疫情管控影响,分行业务部客户小企业主刘先生经营的舞蹈教室急需补充营运资金。在对刘先生的人才资质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后,分行于3月23日批准并当天发放贷款,并创新发放了350万元的人才支持贷款。担保方式为信用,为企业带来及时雨。闵行分行小企业客户董先生在浙商银行上海分行贷款余额400万元尚未结清,原贷款合同将于4月8日到期。受疫情影响,董先生还款资金周转困难,暂时难以筹集。分行了解情况后,主动向客户提供无偿还贷款续期服务。经全自助模式系统批准后,3月18日向董先生推送信贷续期电子贷款合同。虽然董先生被隔离在家里,不能出去,但通过手机银行点一点,他享受了即时签订合同、当天完成贷款、全线、无、无偿还贷款的服务。
3月以来,浙商银行上海分行为255家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调整还本付息计划或宽限还款服务。小微企业共发放232笔贷款,无偿还贷款,共发放5笔贷款.51亿元。
(二)抗疫礼包支持抗疫企业,保障民生供给
针对物流及电商行业的资金需求特点,浙商银行上海分行重点以提供期限短、成本低的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为企业“加速”运转提供助力。
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著名物流企业圆通快递有限公司所属的集团。疫情期间,物流企业承担了大量的抗疫和民生物资运输配送工作,在支付运输费、发单费、保障员工工资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财务需求。浙江银行上海分行充分利用超短期贷款零接触、全线金融服务和产品优势,为客户提供金额、期限、利率灵活、成本低、实时到达、借款、简单的贷款服务,使客户实现融资服务和交易,确保业务不停滞。3月起,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在线提供超短贷1.98亿元。
某MRO电子商务企业是浙商银行上海分行的长期合作伙伴。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其业务规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拥有自己的产品线和B2B疫情期间,物流公司不仅推出了新冠肺炎抗原检测盒和多种防疫物资,还为上海老弱群体提供了免费的应急食品保供包,为抗疫工作做出了贡献。由于企业每月上中旬需要支付人员工资和货款,季初月初营运资金压力很大,希望获得期限短、成本低的营运资金贷款。针对这一需求,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在疫情期间为企业提供了1000万元的超短贷融资,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了企业融资的灵活性,帮助企业灵活周转,消除了全心全意投入抗疫和民生保障的财务障碍。
疫情期间,浙商银行上海分行主动梳理从事防疫相关行业的客户,包括运输物流、医疗器械、防护物资等相关企业,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积极对接需求和先进服务,发送包括优化方案、减免手续费、贷款延期等金融服务的防疫礼包,为保障民生、支持抗疫做出贡献。
(三)疫情下的延迟感动
在上海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及时与个人客户对接,提供灵活的金融救助计划,向群众传递金融温暖。
4月初,浙商银行上海分行收到信用卡逾期还款申请,客户表示希望因疫情收入下降而停止分期还款。分公司员工立即联系客户。原来客户是抗疫物资保供运输团的快递兄弟,因疫情影响原工作收入,导致信用卡还款困难。分行了解客户实际情况后,立即批准了客户延期还款计划。在得知银行的快速反馈后,客户感到惊讶和高兴,感谢银行对我的理解和帮助代表了特殊时期特殊群体最简单的感谢。
据悉,本轮疫情以来,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充分落实监管要求,制定了与个人密切相关的金融产品,如房贷、消费贷、信用卡等。对因疫情无法工作、感染或隔离、参与抗疫等原因造成暂时还款困难的人员,提供差异化的延期还款服务。如果客户在宽限期内逾期,不会影响客户的信用记录,宽限期内的罚息和复利可以减免。
三、金融驻守,逆行前进
从4月1日起,分行所在的浦西办公楼进入全面封闭控制状态。十名金融驻扎者逆行前往驻扎,与银行作战,演绎感人的故事。
在这个安静的战场上,运营人员每天处理近200项业务,代理网点解决紧急情况,每天忙到深夜,解释运营商永远在线。贷款岗位人员简单坚持,站好贷款落地最后一公里岗位,确保业务正常发展。秉承初衷,国际业务人员每天处理300多笔手工业务,经常一个姿势干到黑,确保国际贸易顺利结算。科技人员还兼职摄影、摄影、秘书等,金融服务的连续性,充满了科技人员的努力。两个女人不让须眉,克服困难,默默奉献。独苗君独苗君坚定执着地为客户服务,对自己工作的责任和热爱,是他坚守岗位的最大动力。留守后勤保障部负责人,认真保障员工的生活需求,成为最可爱的人。
目前,疫情义不容辞。浙商银行上海分行的驻守英雄们仍在逆行前进,坚定地坚守上海的金融地位。
四、践行责任,打磨形象
上海分行选手提前退赛,积极响应分行党委号召,当地开辟第二战场。在抗疫战役中,他们继续以大白、快递兄弟、团长等全新角色发光。
住在上海长宁区的上海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林荣主动申请抗疫一线战斗,积极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不仅如此,她还在完成代码扫描和打印任务的同时,亲切耐心地回答群众的问题,用自己的亲和力指导群众心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闵行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陆丽丽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已成为习惯。在社区控制期间,这位能干的银行家化身为大白,熟悉核酸检测的操作PDA耐心引导群众下载健康云APP协助扫码,协助签到登记,维护现场秩序,给孤寡老人送菜,配合居委会颁发社区临时出入境证… 她说:“不管是作为居民还是党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陆家嘴支行党支部书记、副行长张勇住在闵行区茉莉公馆,最近特别忙。作为一个拥有636户和2000多人的大型人的大型居住区,在社区封闭管理期间,志愿者严重短缺。上海志愿者张勇立即报名。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居民运输和分发快递、新鲜食品、药品和维护社区秩序。张勇发现,原来每栋楼的运输材料和快递主要依靠人工提货、平板车拖车、购物车推车等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于是他骑上家里闲置的小电驴,每天几十次往返社区大门和住宅楼。“快递小张”成了张行长的新称呼。
陈晓燕是浙商银行上海徐汇支行行长助理。她的工作是管理和促进零售和小企业业务。然而,社区居民称她为团长或28号。自3月14日起,陈晓燕所在社区开始封闭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居民的库存越来越少。今天吃什么?”成了大家睁眼关注的第一件事。为了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陈晓燕主动站起来,联系供应渠道,确定供应;发起食品原料团购,总结生产需求表;根据走廊分批分发,避免聚集……在封闭控制期间,烤鸭、小笼包、饺子等食物每天不断送到居民手中,解决了居民的迫切需要。尽管忙碌琐碎,陈晓燕还是乐在其中,她已经组织了15多个小组,为近600名居民服务。
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疫情发生以来,分行600多人担任社区志愿者,44人勇敢担任团长,成功组建154个团体,共有7400多人参加。热情、耐心、爱心是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志愿者的共同品质。这些平日里的银行柜员、理财经理、行长、客户经理此刻都是普通人。他们生在阳光下,一个接一个地走着,努力用平凡的点点滴滴发光,回馈社会。
五、以人为本,关心员工
疫情无情,浙银有爱。疫情发生以来,总分行高度关注上海分行员工的生活物资保障。分行立即收集员工的紧急需求,与供应商紧密联系,在特殊时期向300名员工提供特殊照顾;总行领导亲自照顾,总行e银商城专门为上海水果蔬菜套餐和上海分行米、粮、蔬菜材料套餐,覆盖1300多人,最近送达。疫情困难时期,总分行及时送来温暖,驱散阴霾,实施以人为本、关爱员工。
破坏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疫起守沪,必将迎来山花灿烂!
学习养卡提额,融资,信用卡背后财富,免费学习价值998课程 每天限前10名,添加 微信:tu359813 备注:我想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shang6.com/3844.html